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 > 正文

郑州“专治平房漏水”的企业在腾格里沙漠种岀优质西瓜玉米

来源:中原网    时间:2023-07-28 08:19:11

郑州一家“专治平房漏水”的企业,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在腾格里沙漠创造了“点”沙成绿的奇迹,建造出一片“沙漠绿洲”——以防风防沙网为界,外面是无尽黄色沙丘,里面则是绿油油的庄稼地,地里的西瓜个头喜人,玉米秧一人多高,土豆、茄子、西红柿、包菜长势正旺,蜻蜓、蝴蝶飞舞其间……这家郑州企业为何要去“治沙”?他们令人叹服的“成功”是怎么做到的?


(资料图)

腾格里沙漠“长”出瓜田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了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附近的郑赛腾格里沙漠试验基地进行探访。

“建筑防渗和沙漠种植看似属于不同领域,但底层逻辑是相通的,核心都是在与水打交道,‘锁’住水分。我们的愿景是做‘地球空间修护’,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越来越重视,为沙漠治理做些事情,郑赛公司有技术、有底气。”在试验基地,河南郑赛修护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福州道出了投身治沙的缘由。

河南郑赛修护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致力于解决建筑渗漏难题的企业。十多年来,公司研发了独特的冗余内防水技术、土壤成岩技术、智砼P30技术等8大核心技术,并用于南水北调、城市地铁等国家重点项目。

作为公司负责人,王福州认为,做企业要始终居安思危,不走寻常路。在企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要有新的突破,为此,王福州一直在探索。在底层逻辑相通的前提下,沙漠种植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他觉得,可以试试。

经过准备,今年4月1日,占地20亩的“郑赛腾格里沙漠试验基地”开始建设。打铁柱、拉铁丝、安装防风防沙网、改良土壤、种植农作物……在沙漠风沙的“洗礼”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如今已经初见成效。

“我们利用公司的土壤成岩技术,在地面下80厘米左右处做透气但透水率大大降低的保水减渗层,确保农作物有足够的水‘喝’,同时对上层土壤进行改良,最终使沙土成为可以种植各种农作物的有机土地。基地内农作物生长用水以土壤内‘锁’的天然降水为主,人工补水作为辅助,滴灌的用量比常规的滴灌技术节省70%,从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基地负责人雍红波已经在这里忙碌了几个月,说起基地在沙漠种植方面的创新之处,肤色被晒得黝黑的他语气中充满自豪。

数字最有说服力。基地内,工作人员现场挖探坑查看土壤墒情,并用仪器测量土壤水分含量,数据显示做了保水减渗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是旁边没有做相关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的三倍多。

“基地应用了水土保持、土壤成岩、城市污泥无害化利用等24项技术,核心技术都是我们公司研发的,其中的土壤成岩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水土保持方法已经获批国际发明专利。7月25日,我们收到的当地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显示基地种植的西瓜、西红柿等蔬菜水果相关指标完全达标,说明我们的多项综合技术在这里应用得很成功。”难掩激动之情的王福州从地里挑选了一个30多斤的大西瓜,招呼大家品尝,甜脆多汁的西瓜让大家赞不绝口。

地里,翩翩飞舞的蜻蜓、蝴蝶和包菜上出现的虫眼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蜻蜓喜欢生活在有水的地方,蝴蝶及包菜的虫眼说明这里有鳞翅目昆虫,这些昆虫的出现说明基地发展种植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改变,昆虫愿意来生活繁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赵梁军评价说。

据统计,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有36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发展沙漠种植对于生态环境有利,郑赛公司进行了大胆探索,但其成本如何?推广前景怎样?

“由于我们的技术注重将大众眼中无用甚至是有害的废弃物改造成高价值的资源,实现了地球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我们在工程建设时注意服务寿命。据测算,一亩沙漠的改造成本两万元左右,改造效果可以保持25年左右,平摊到每一年的改良成本并不高。”对于郑赛综合治沙技术的应用前景,王福州充满信心,“我们希望通过郑赛技术的推广,在沙漠上再造3亿亩良田,为地球家园增加更多的绿色。”

目前,郑赛团队在王福州的带领下,已成功培育出锡林郭勒沙漠小麦、毛乌素沙漠小麦的活体样本,郑赛还在与沙特阿拉伯相关机构谋划沙漠种植相关合作项目。

手握治沙“利器”,郑赛正努力为中国和世界治沙贡献郑州智慧和力量。

郑报全媒体记者 孙新峰 武建玲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